年里,展开封国计划,为大汉第三帝国未来三百年的国家格局,奠定基础。
诸葛亮望着刘备的背影,没说话,抿了抿嘴唇,快步跟了上去。
他为官至今,已经有九年,从最开始的集体农庄代表,到县府吏员、郡府吏员,再到一县县令,他只用了三年时间。
二十二岁的年纪,他就成为了一县县令,并且在二十四岁的时候,被调回了雒阳出任内阁阁官,是第一届科举考试进士之中最快走完这条道路的。
而他交出的那份答卷,也是全体进士之中最为亮眼的。
二十五岁,诸葛亮被任命为正五品堂官,成为内阁之中最有能力和最有前途的五名堂官之一。
到他二十七岁的时候,也就是去年,贞观十四年,刘备改革内阁,设置内阁辅臣制度,设从三品内阁辅臣。
改革之后,内阁本质上依然是皇帝的近侍、顾问部门,但是任何官员进入内阁成为内阁辅臣之后,就有了领受皇帝的命令、提领朝廷办事部门人员组成办事小组处理专门事务的权限。
一旦朝廷有特别重要或者紧急的事务需要多部门联合办理,这个时候,就会从内阁辅臣当中挑选合适人选牵头,从朝廷各部门当中挑选合适的官员加入办事组,专事专办,享有特别行事权。
处置期间,办事组组长的命令,朝廷办事部门无论职级多高,都要遵守,不得违抗,直到这件事情彻底结束,则办事组解散,一切回归原样。
这套制度被朝廷理解为刘备特色的宰辅制度,也是他进一步增强皇权的举措,但是其他的都不论,也就是这之后,二十七岁的诸葛亮成为内阁五辅臣之一,也是最年轻的一个。
并且几乎是立刻就领受了江南江北大运河的建设事宜,成立了属于他本人的大运河办事组,成为第一个享有特事特办权限的刘备特色的【宰辅】。
大运河起自雒阳,终点是江东吴郡,目标是沟通南北,建设漕运,以方便江南江北的全面沟通,但是在更加深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