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第35章 领悟生命的真义 3

第十二章领悟生命的真义(3)

于是,怀疑精神或者超越自身而皈依一种或真或假的信仰,或者驯服自身而以怀疑主义告终。

这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往往使人们的大脑成为他人思想的跑马场,使自己成为他人的“精神奴隶”。其巨大的社会危害,我们可以从历史上十字军的东征、纳粹的兴起等“集体疯狂”事件中看出来。

其对个人的巨大危害,更是不言而喻的,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切身的体会。我们之所以总是在快乐与痛苦之间彷徨犹疑,在失意与得意之间黯然失措,都是因为我们没有找到那个真正的内心之家。

如果你想用一笔糊涂帐换来精神的平静,最后被伤害的,只有你自己。

只有头脑极为清醒的人,才能制止让这种“生命本身的不确定性”发展为不可更易的理念教条。所有哲学谬误与政治过错,均根源于这种追求定论与确信的激情——这,也许就是人性的弱点吧。

前苏联时期的大国沙文主义,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上的对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这种“确定性思维”的产物,它会僵化人的思想。对人类的愚蠢特性有极深认识的福楼拜,将这种追求确定性的激情视为万恶之源。

但如果生命本身就是不确定的,那信仰又意味着什么呢,它不是对生命的某种肯定性解释吗?信仰不是可以给我们一个或在当下、或在未来、或在来世的希望吗?

如果一种信仰是“确定性”的,它声称只要你相信它,依照它的指导去做,将来一定会获得或财富、或地位、或精神上的解脱——总之是任何你期望得到的东西,那它一定是虚假的!

通过某种方法,当然可以达到某种结果;但这个结果只是这个方法导致的,并不一定是你通过自己的实践、努力而达成、而体证的。因此,所有的一切可能只是你的“幻觉”,并非真实。

真正的信仰一定是这样的:不要信仰任何东西,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这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