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那些外派出去的修士,那才是真正的藏不住了。
往往大家都是同时入学、入门的,虽然陆氏子弟在外面,享受的都是各大势力的核心资源,但是那些势力的核心弟子们,享受的资源也都差不多。然而,修为的提升速度、战力水平,就比人家差一截。陆氏子弟进行突破的时候,成功率高的吓人。
而且,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还会被拉得越来越远。
至于说到修士的培养策略,陆朝熙推行的政策还是在这些年来,明显取得了非常大的成果了的。
在各地建立官方学宫,扩大化的培养修士的政策,其实执行也不是一年两年了。
比较早的时候,燕国的学宫规模还相对没有那么大,师资力量也就那样,更关键的是,能够给学宫的子弟们提供的资源、生源本身的优劣程度,也都是比较差的。
但尽管如此,燕国学宫体系,仍然在世界锁之源被收回了许多个之后,产生修士变得更加容易的情况下,培养出了大量的低级别修士。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学宫的各项条件上来了之后,培养效率变得更高了。尤其是在吴魏两个仙国,被陆氏也纳入到了统治之中后,可以同步提供许多资源,这样一来,学宫的条件自然也就变得更好了。
在陆青的建议下,大燕学宫,设立了三个级别,郡学宫、州学宫与大学宫。
顾名思义,郡学宫建立在各个郡,直接面对所有的修士招生。散修是一大生源,大约占了三成;有两成,则来自于一些小型的修真势力和家族。他们过去是看不太上学宫的,然而当学宫的修行条件越来越好之后,这些原本有自己的修士培养体系的势力,赫然发现,大燕学宫对于修士的培养,比自己更好。
更加系统化的培养方式,总结经验起来,比小势力的培养方式要更加有效率。毕竟,这些小势力,也根本没有办法提供专职的修士教师,更何况,就算是能够提供,也未必有学宫的好呢。
另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