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巨大 直达底部
亲,双击屏幕即可自动滚动
564、找上门来!

不是随便杀的。

各地处决罪犯都需要报京城刑部批准的,哪怕总督身为封疆大吏特殊时候,有部分当场立决的权力,事后也需要上报。骆谨言到怀州第一年,怀州总督衙门上报的人数,可是大盛各地之首,当时在朝中还引起了不小的议论。

不少官员都上奏,认为骆谨言执政怀宁两地,刑罚太严苛,长此以往必定让百姓怨声载道。

只是这些折子,都被谢衍给压下来了。

于是这些官员又转而议论,摄政王偏袒大舅子云云,总是能从各个角度找到弹劾人的理由的。

就因为骆谨言这雷霆手段,让怀州上下安生了许多,骆谨言之后推行的各项政令才能实施。

即便如此,也依然发生过一些当地豪族仗着自己根基深厚,武力相抗的事情,却都被骆谨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息了。

朝廷喜欢用武将或者有将门背景的官员治理边陲是有一定的道理,寻常文官都是科举取士的文人,在这种时候就很难有武将的决断。

当然,这也有坏处,就是武将很容易拥兵自重。

怀州的百姓讲起这些事情,都是兴致勃勃,仿佛是在说书,很难说其中是不是有添油加醋的神话成分。

不过说起骆谨言在怀州这几年的治理情况,就仔细也靠谱得多了,毕竟这些都是有眼睛可以看到的。

骆谨言做的也不外乎排遣驻军开垦荒地,修建疏通水利,清理官场吏治这些似乎有作为好官都会做的事情。

但每个地方的风土人情都不一样,话谁都会说,能够真正实行起来,才是最重要的。

才短短三年多功夫,怀州上下官场肃然,百姓赋税徭役都轻了许多。修建疏通水利,又让粮食增收了不少,百姓的日子过得好了,自然也就认可骆谨言这个父母官了。

另一方面,骆谨言也并不是单单将心思放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他还力主修建连同外地道路,引进外地商人,也鼓励怀宁两州百姓在不影响粮食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