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里面有一篇叫做《棉花》的散文,我想知道它的作者是谁。”
对桌织毛衣的历史老师随口问道:“小李呀,你怎么对20年前的老文感兴趣了?”
“嗨,还不是高一一班那个林跃,有时候我真不知道是让他回答问题,还是他给我出难题。”
“嗯,嗯。”四十多岁的历史老师对李静的话深表赞同,有这种感觉的不只他们,据说为高一一班代课的高二年级英语老师曹润生上周四给林跃的模拟考卷末尾作文减了几分,这家伙愣是找去高二年级办公室,当着一众老师的面指出曹润生业务不精,他用的是美式英语写法,曹润生给出的答案是英式英语写法,所以不能算错。
他一个犄角旮旯来的转校生,竟然知道美式英语和英式英语的区别,这件事成了曹润生的笑料。
怎么说呢,碰到这种爱较真的学生真得很无奈。
大约15分钟后,李静的大学同学,现在市图书馆工作的唐娜娜打来电话。
“哦,我知道了,谢谢啊。”
说完这句话,她像是突然意识到方向错了:“娜娜,你知道这位作者和那个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韩韩是什么关系吗?”
唐娜娜给了她一个明确的答复。
李静阴着脸挂断电话。
历史老师注意到她的表情,停下手里的动作:“怎么了?”
“他怎么能拐着弯儿骂人呢?”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巧合的事,李静不认为林跃不知道《棉花》作者和《杯中窥人》作者的关系。
俩人谈话的当口,办公室的门打开,请了一个月病假的英语老师,也是高一一班班主任的候珍面带笑容走进来。
近门的化学老师推推眼镜框:“侯老师,你出院了?”
“对,上周就出院了。”
“上周出院,今天就来学校了?你的身体……”
其他人也纷纷站起来跟她打招呼。
“没大碍,医生说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