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但人才和技术储备不足,面对西方的技术封锁,最先进的光刻机,也很难买到。
退而求其次,直接上马目前世界主流的二十八纳米芯片制造技术,则不失为一个极好的选择。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14芯片的制造技术,是最尖端、最核心的,由于代工价格昂贵,市场规模并不大。
二十八纳米工艺,仍然称得上芯片领域的先进制造工艺,未来几年内,仍是主流。
中芯国际舍弃五十六纳米工艺,直接推进到二十八纳米工艺,是目前情况下的最佳选择。
不过,面对一次性过百亿美元的投资,林睿也不免有些吃惊。建一个晶圆厂而已,即便是28纳米工艺的,过百亿美元的投资也有些夸张了吧!
中芯国际成立十几年来,所有的投资额加在一块也不到百亿美元。
不过,张汝京和梁孟松两人自有他们的道理。
以前,中芯国际建厂比较分散,总共不到十个晶圆厂,竟然分布在魔都、帝都、天津、蓉城…四五座城市。
本来各自的规模就不大了,在分散各地,天各一方,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不说,产业链也被拆分的七七八八,无法形成合力。
这也是中芯国际成立这么多年来,比较大的缺点之一。
张汝京重新掌舵中芯国际后,自然不会再犯以前的错误,打算把投资集中一地,集中各种资源与资金,打造一个完整的芯片生产制造产业链。
这百亿美元看似不少,但想要打造一个超大规模的二十八纳米晶圆厂,并形成产业链,其实并不夸张。
经过两人的一番诉说,林睿也慢慢认可了他们的计划,由吃惊渐渐转变为支持。
中芯国际既然交给两人掌舵,自然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自由发挥空间。
张汝京两人得到林睿的肯定后,心里颇为高兴,虽然他们一个是董事长,一个是,但面对这种集全公司之力,超百亿美元的天额投资,也只有建议权,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