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时间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两人决定回家了。
“这次我们走山脚下,”目山河道,“鸡枞菌容易长在那些地方。”
邬阳没有太多这样的经验,所以选择了相信目山河,事实证明两个人的决定都是正确的。在一棵很老的青冈树下,邬阳首先发现了一堆鸡枞菌。
在蜀地有个关于鸡枞菌的传说,只要找到一堆,那在附近肯定还有另外的两堆,这个传说目山河自然也听说过。
“不是这种鸡枞菌,”目山河解释道,“你说的这种必然有三朵的蘑菇,跟鸡枞菌很像,但又有点区别。那种不会一堆一堆地长,而是从一个根部长出三个磨骨朵儿出来。会长得很大,最大的我见过有汤碗那么大一朵的,香味也不错,用来做汤面是绝配。”
对于食物的研究,蜀地人已经达到了某种境界,特别是这种罕见的又不易保存的食材,通常用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简单烹饪方式,才能尝到最鲜美的味道。
“还有一种小的,最大也就大拇指大小,一发就是一大片,”目山河说起吃的来,必须是滔滔不绝,“很难摘,蹲在哪里摘半个小时,几口就吃完了。但那种是最香的,煮一锅连汤面,整个村的人都能闻到香味,我都快十年没见过了。”
邬阳没有见过那种小“鸡枞菌”,也不知道以后有没有机会。
不管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网上,都有很多人羡慕国外的自然环境,说人家那里把生态保护得多好多好,随便一个小水沟里都有好多鱼,随便一片山林里都有好多野生动植物。
确实,外国的有些地方的环境是真的很好,但并不是因为老外的素质有多高,而是因为他们人少地多。
随便种点粮食,就够一家人吃几年、十几年,所以谁还愿意天天钻树林子了打野?
“咦,今天是什么运气,”目山河飞快地向前跑了几步,扒开一堆梳子草,里面竟然又藏着三堆鸡枞菌,“难道昨晚下了一场雨,把老天爷的眼睛洗干净了,开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