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面对一个小小流求,都要虚以为宜,大吴颜面何存。</p>
所以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派重兵攻打衢山岛,把那些流求人都杀了,丢进海里喂鱼。</p>
后重新组建水师,待成军之日漂洋过海,杀个片甲不留,更激进的人则是直接提议,派兵攻破大梁岚山,沿着平坦海岸向北,一路杀到胶州去,取王新的向上人头。</p>
求和派则是连连反对,还细心的分解了当下的形式,吴国仅有三支水师,如今舟山水师和温州水师覆灭,泉州水师根本就顶不起大梁。</p>
而且海军操练不易,费钱费力不说,最后还不一定有成果,北征刚刚结束,此时也不宜用兵。</p>
所以求和派的意见是,与流求人谈判,给予一些好处,让他们主动退出衢山岛、退出舟山。</p>
因为主战派与求和派双方势均力敌,加上吴王铁穆优柔寡断、犹豫不决,大朝会无疾而终,并没有商讨出任何处理意见。</p>
临安的一处宅院中。</p>
昏黄的油灯中,一个老人坐在案桌后写写画画,眉宇间的愁容一直未散开,因此显得有些阴郁。</p>
因为忧心忡忡,老人写出来的字迹,完全没了平日里的飘若浮云与铁书银钩之感。</p>
再写完最后一笔,老人看着桌上的字,放下手中的毛笔,苦叹着道,“老了!不中用了!只是不知你的选择是否有出路。”</p>
老人桌前,还站着两个五旬男子,其中一人讨好道,“父亲的笔力劲挺、笔走龙蛇、文采炳焕,怎么会老了呢?”</p>
老人并未开口,也没有看向之前出口夸张的大儿子,而是看向了一旁同样忧虑不已的小儿子。</p>
“元显,何故愁眉不展?”</p>
晃神中的宋元显,并未注意到自己父亲已经放下笔,正向自己开口探询,只是依旧皱眉思索。</p>
旁边的宋元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