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伦
1983年,保罗·艾伦因病离开微软后,媒体对艾伦的定义是,“一不留神成了亿万富翁”、“随心所欲的失败的投资者”、“最差经理人”等,似乎他只是因为早年幸运地与盖茨共创了微软,才积累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2004年,艾伦资产达210亿美元,在《福布斯》富豪榜上名列第五),而他在微软之后的商业活动基本上是失败的。
但艾伦对这种评价并不赞成,他要告诉人们的是:他非常乐意享受目前的成功,这是一种用不同的成功标准所衡量的与众不同的成功投资,他非常满意现在的状况,他从事着非同寻常的或高风险的投资,而不用顾及季度收入或股东回报。
美国《连线》杂志称:不善交际,但不是傲慢,这是理解艾伦处事方式的关键。由于他不善交际,因此媒体会得出这样一个简单的定义,其实,艾伦是一个多层面的人,至少可以把他定义为:具有远见的人、热爱运动的人、热爱音乐的人、热爱家庭的人、热爱航天的人、与病魔抗争的人。另外,提到艾伦,人们总是称他为“投资家和慈善家”,总之,艾伦是一个随心所欲、特立独行的亿万富翁,对于自己喜爱的事情,他会源源不断的把钱投入进去,而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失败。
具有远见的人如果没有抓住创立微软的机遇,艾伦可能只会是一家软件公司的雇员,或是波音公司的一位工程师。艾伦十分谦逊,他并不认为自己有远见,也从来没有要求自己具备远见卓识。
他认为自己“非常幸运地出现在微电脑时代的开创阶段”。早在10年前,他就说过:“信息高速公路将是下一波潮流,你不能经常赶上两波这样的潮流。”
保罗·艾伦的父亲是华盛顿大学图书馆的助理管理员,他的工作给他提供了良好的读书条件。艾伦经常去图书馆,读了很多书,包括科幻和计算机知识,这也许是他成功的关键。中学时,艾伦迷上了计算机,由于拥有相同的爱好,艾伦与比他低两个年级的盖茨成了好朋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