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没有明确他的态度,对他所提的问题的理解完全取决于金银店老板个人的界定,他只不过为老板的“假想对象”,提供了若干“参照情境”,诸如举止神秘,还有那块用布包着的“金子”似的石头,而所有这些参照物同样也是缺乏明确界定的,所以,只能怪这个老板急于赚钱,一厢情愿地把别人“随便问问”当作了商业谈判的引子。
同时,在犹太人商法中也记录着另一个“策动人心”的故事:
摩西在一家保险公司任职,由于表现非常突出,公司决定提升他。但该公司有个规定,只有天主教徒才能够得到提升。而摩西是个犹太人,所以,董事会找来一位很有说服力的神父,让他去劝说摩西信奉天主教。
神父把摩西领进了一个房间。几个小时后,神父从房间里慢慢地走了出来,大家都纷纷向神父表示感谢,可神父却是一脸失望。
“神父,您把他说服了吧?”董事长问道。
“我费了很大的劲也没能说服他!倒是,摩西已经把10万元的保险推销给我了。”
这则笑话既没有交代摩西在公司业务活动中如何能言善变,也没有描绘摩西与神父两人之间如何说服对方,仅仅让“很有说服力”的神父“一脸失望”地承认已接受了10万元的保险,来说明犹太人的策动在经销中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犹太人在社会活动中非常擅长“策动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