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后汉在益州虽没有过多的士族支持,然,以汉室复兴之名,自有很多的能人志士相其支持我们。”</p>
“依靠人心终究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朕便在想着如何取其钱财,充盈实力。”</p>
“还请细说。”诸葛亮伸了伸扇子,示意他往下说。</p>
“汝南、南阳之地,是产粮富地,粮价颇低,平时三十钱一石;而幽州、辽东、西凉一带处地严寒,又常年兵荒马乱,故粮价极高,平时五十,高时要七八十钱一石。”</p>
刘子峰指着地图说道:“赚粮钱差价,多在这些地;又或在丰收之年屯粮,等到缺粮时再放出;亦或战前收粮,等到开战后放粮……”</p>
要知道,只有百分之十的利益就有人去干,百分百的利益,就有人连命都不要,更何况是百分之二百呢?</p>
“今岁,益州将更改耕地方式,以曲辕犁之利,今岁粮收成定能远胜往岁!”</p>
“明岁,粮食充盈,便可往售于他地!”</p>
“此乃粮草之售途。”诸葛亮点了点头:“其中,打仗一事,亦是掌握在我们三国之手,甚善!”</p>
刘子峰微微一笑,接着说道:“卖粮一途,要说最赚钱的,应该就是卖给关外之人了!”</p>
“哦?”</p>
“鲜卑、匈奴、乌桓等地,他们有马无粮,我们将粮送过去时,均价便要百钱乃至一百五十钱;他们无钱,便只能用牛马来当,届时我们再将牛马价格往下压一压……”</p>
说着,刘子峰的嘴角不由的微微上扬了起来。</p>
诸葛亮眯了眯眼,只需刘子峰稍微一提,他便理解了其中的利害关系。</p>
“但其中,风险自然是难免的,不知陛下是否有着相应之对策?”</p>
刘子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一副没想好的样子。</p>
诸葛亮不愧以才思敏捷多智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