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开始准备打井。</p>
刘子峰这些天都是在十几个护卫的包围保护下出宫去督查打井工作,好在蓉城外不远就有一个适合打井地点,他不需要百里奔波。</p>
要是太远了,诸葛亮也不会同意让他亲自督办这件事。</p>
选好井址后,在目标地点撘上一个跟古代的经典舂米设备(一种木架子),利用杠杆的原理将铁质的圜刃锉固定在碓头上,然后足踏礁梢,带动锉头顿击井底将岩石破碎成粉末。</p>
这个过程,需要一个人站在架子上踏礁梢,下面需要两个到三个人扶着绑在碓头上的铁质长杆圜刃锉,因为通身铁制的圜刃锉重量接近五六十斤,光一个人在上面踏礁梢没一会就累了。</p>
上面踏礁梢的人累了,就换人,下方扶锉的亦然。一天下来估计要换好几拨人。</p>
顿击的时候,要边顿击边加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在清理出井底被粉碎的岩水、泥浆,然后再做第二次顿击。</p>
如此循环往复,不断的顿击和清理,以达成加深井身的目的。</p>
钻井分成两个阶段:第一是打大眼;第二是打小眼。卓筒井的构成即大眼小眼。上层是大眼,口径大概15到20厘米,深约50米。</p>
大眼打到足够深度后,就开始下套管,也就是一开始准备好的相衔接的楠竹筒。</p>
楠竹筒的作用是隔绝洞壁上渗透出来的淡水,防止淡水渗进井里影响盐卤的质量。竹筒能否隔绝淡水,又是把井钻成功的关键。</p>
由于盐井大眼长约五十米,所以楠竹筒也需要准备相应的长度。</p>
楠竹筒的连接,是个麻烦事,不仅要将两个竹筒相互连接,还要确保的不会渗水,为这事,刘子峰废了不少脑细胞。</p>
他当时没怎么记清楚这楠竹要怎么连接,后来带着几个工匠折腾了一番,最后将竹节用麻绳捆紧,在涂上油灰,这才